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3的文章

然後我們學會等待

在仍不諳世事的年紀裡,我們就著桌子坐下,手舞足蹈地討論未來。 在仍不明白經濟壓力的大學,我們省下自己的開銷,準備結婚基金。 時間總是走得那麼慢,遠比我們的想法還慢。 然後,我們學會等待。 我們學會在漫長的等待中,守住愛情。

自我覺察待加強!

昨天(5/28)下午跟黃牧師聊過以後,縈繞在我腦海的煩惱一一被梳理開來,通身舒暢的感覺讓我整個下午都覺得非常放鬆。 1. 關於未來的方向,該走研究嗎? 我提到,在心理學系讀了兩年之後,最喜歡的課程竟然是 研究方法 ....(悲) 黃牧師這時為了兩個問題:「你喜歡跟人接觸嗎?」、「你喜歡每天都做相同的事,還是喜歡有創造力的事?」 我回答:「不太喜歡跟人接觸」以及「喜歡有創造力的事」 黃牧師表示:那你就是適合走研究啊~ 其實我也一直在考慮未來的方向是不是要往學術的方向前進,可是一來,這是一條很少人會選擇的路,而且大部分選擇這條路的人,都是在年少的時候(至少20歲以前)就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基礎,而且感覺研究人員的成績都很好(難道是偏見?)。 二來,我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該往這個方向前進,雖然這好像是我嚮往的生活,但我仍然不確定當投身於這份工作時,自己是否能承受「做研究」這件變動性很大的事情變成經濟來源。 雖然我很焦慮(然後還要假裝沒有焦慮),但黃牧師告訴我,當我們不清楚未來方向的時候,我們能作的事就是先 將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好 ,並且想辦法找到資源去協助自己做決策。 身為本學期在心理測驗一課中發展「生涯未定向」量表的一員,面對生涯焦慮與生涯決策時竟手忙腳亂、畫地自限,我感到非常羞愧...🥺。同時也發現,談到生涯焦慮這件事的時候,焦慮的來源未必有明確原因,可能是因為大環境的焦慮感,也有可能是因為焦慮者本人其實 並沒有釐清自己焦慮的來源 (這我)。 基於本學期發展的五因素理論,我的生涯焦慮原因應該來自:自我效能低、缺乏對工作的認識、缺乏對生涯決策的認識、興趣廣泛度高(學以致用)。 總而言之,目前的做法就是想看看網路上對於「做研究」這件事的看法,同時也問問看系上老師、博士生的看法。(一直跟學弟妹說,有困難都可以去找老師聊聊,結果我自己有困難就想要在那邊自己解決 ....為什麼....,拜託不要驕傲!) 2. 關於量子力學和宇宙學 ==量子力學⋯⋯我只能說,超酷,酷到我的大腦無法理解:) 跟黃牧師提到,也許我該重新回去念一念高中物理。不明白量子力學,不明白運動學。 然而牧師說,物理到了這個程度,就是概念上的問題。(換言之,腦洞要夠大)。 希望我是一個腦洞夠大的人。黑洞、時間、量子力學。我也想要算出什麼東西存在或不存在。 那是一個由數學建構的世界,曾經我討厭數學,現在我明白了數學

深夜無眠

01:25 無法入睡 從事了「使愉快放鬆儀式」數次後,以為可以因此安然地入睡,不想仍然無眠。 心中充滿了各種複雜的猜想,關於黑洞、關於白洞、關於天堂和地獄。 創世紀中的敘事是否能跟現在科學吻合? 「¹起初,神創造天地」中的「天地」到底是哪裡? 「²神的靈運行在 水 面上」:在天地被創造之時,水就存在,因此可以知道天地指的 並不是宇宙 。從歧異點爆炸後到能產生水分子已經過了很久很久,畢竟要產生氧的核融合反應歷時較久。 「³神說:『要有光』,就有了光」,在宇宙中,光代表高能量輻射,通常是恆星或是黑洞才能放出高能量輻射。因此,神這時創造的「光」很有可能是 星團、星雲、星系或恆星 。 「⁴神....把光暗分開了」,把光和暗分開,代表光和暗一開始並不是被分開的? 光暗要如何並存? 是像黑洞一樣嗎?黑洞吸進了光,所以黑洞裡面有光...... 「⁵....有晚上,有早晨,這是頭一日」,若這句話當中的「晚上」和「早晨」符合現在的定義的話,那麼這件事一定是發生在 某個繞行一發光星體的天體 上,因為「早晨」來自於天體自轉時被光照到的那一面。 一直到第四天,神才創造了太陽和月亮:「¹⁶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,大的管晝,小的管夜;又造眾星」,也難為那些支持地心說的科學家們了,因為在創世記的視角中, 地球的誕生的確是先於太陽的誕生 。 黑洞是上帝嗎? P.s. 一直以來應該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:唱歌,所以我決定明天要去唱歌了。(投幣式卡拉ok) 所以我現在要去睡覺了(01:47),明天可是需要8點起床的日子.....

現在每天早上(又是優秀省事的論語命題法)

現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後,最期待的事不外乎是看火影忍者以及寫blog。 (最近的興趣真的是看火影哈哈) 一早起來就打開blog開始隨便寫寫(應該看得出來是真的很隨便)是最近找到讓自己心情好一整天的方法。雖然寫在blog裡面的都是無意義的小事,但寫出來的當下還是覺得非常紓壓。就好像有人真的在傾聽一樣。(畢竟真的沒人有義務要聽你講那麼多廢話ㄟ) 有傾聽需求的我,是不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的孤獨。其實我很 孤獨 。 很多時候,我並不覺得有人懂我。我的想法、我的情緒、我的行為,也許都不是那麼符合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。(雖然我表現出來的我,算是符合大眾期待了,但在內心深處隱藏的我,其實渴望一次次地逃跑,而非一次次地妥協)。 我渴望被自己認同,渴望被他人認同。 我盡可能卑微地縮小自己,因為害怕自己被注意到時,尚不夠光彩奪目。 舉底片的例子來說,除了跟我比較親近的人,很少人知道我有在拍底片。我也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說自己喜歡拍底片,因為通常會拍底片的人都很會攝影,而我沒有,我就只是單純覺得好玩。我很害怕說出喜歡之後,我就得為我接下來的成果負責,好像一定要拍好、一定要拍得漂亮,才能對得起「喜歡底片」這句話。 天啊!我怎麼變這樣⋯⋯變得會在意他人的想法了,是不是社群媒體用太多⋯⋯ 之前我才信誓旦旦地跟爸爸說,我不會去在意他人的眼光,因為那不重要,但現在⋯⋯我變了⋯⋯ 在意別人的眼光之後,很多事都不能做了⋯⋯ 像是,不能穿得很醜就出門,不能做鬼臉,不能告訴大家我喜歡底片⋯⋯ 好痛苦⋯⋯ (現在還必須靠聽音樂解悶==) 但社會化的結果就是要將真正的自己隱藏起來,展現最完美、最符合期待的那一面(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實驗總是要考慮社會期望效果,因為大家都有經過一定程度的社會化)。 還記得轟就常常一臉「反正你也不在乎別人在想什麼」的樣子,笑死 寫blog應該是少數可以做自己的時候,因為我預設這裡沒人在看^^ 最近的文字甚至廢到一點美感也沒有,反映了我最近的生活,廢到不行⋯⋯ 好累⋯⋯

答案

「如果你的人生沒有答案,你怎麼能期待單一個心理學的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的事情?」楊啟正老師說著。 對啊,當我抱怨著心理學都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,我怎麼不想想自己的人生怎麼也沒有標準答案? 若今天心理學有很多很多標準答案,對於每個現象都只用單一理論來詮釋,那我還會喜歡心理學嗎?也許不會,我想。 人那麼複雜,人生那麼複雜,心理學無法用單一理論來概括,我們也不應該單用學歷、經歷、外表等等來衡斷生命的價值或答案。 然後我想到,為什麼人生需要答案?人生是一道問題嗎? 也是,畢竟我們莫名其妙就被賦予生命、被賦予家庭、被賦予性格、被賦予我們現在擁有的我們自己。 事實上,人的生命真的是一個怎麼想都想不透的問題,人為什麼可以被生出來呢? 這一切的機制都令人困惑,同時令人著迷。 我的個性、我喜歡和不喜歡的那些東西,是屬於我自己的嗎?還是是被塑造出來的呢? 究竟在我的人生歷程哩,與生俱來的喜好和被環境塑造出來的選擇各佔了多少的比例,才有現在的我,我的想法、我的情緒、我的選擇。 這樣看來,我對於自己和自己的人生也充滿了問題。 (2022/3/6) 關於人生的答案喔⋯⋯不要把人生想成一道問題,就沒有答案可言了。 人生可以是旅程吧?也可以是課程(?) (2023/5/25)

關於看完電影之後的心情(還是其實是睡飽的效果)(還是其實是早餐看火影的效果)(或是是暑期家教學生傳來好消息的效果)

圖片
昨天晚上跟派臨時決定要看〈曼哈頓奇緣2〉,兩人快速洗完澡吹完頭髮曬完衣服(沒可能兩個小時內完成欸!以往不是都可以拖拖拉拉到四、五個小時?電影的魔力!),轉開暖光調的融蠟燈,關上大燈,並肩坐在床上,打開藍芽喇叭後,毫不猶豫按下播放鍵。 呼~兩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。 雖然電影沒有很好看,但看完電影之後心情真的明朗了起來。也許是因為我到了一個童話世界。 看電影真的好奇妙,花兩個小時的時間,體驗不同的世界、沉浸在奇幻的故事中,但隨著謝幕的片段出現,我的意識好像又回到現實生活,突然感覺到風的吹拂,棉被的柔軟,燈光的昏暗,以及窗外的雨聲。所有感官好像在劇終那刻才回到自己的身上。 原來抽離是這麼一回事。(也許也能稱為解離。) 適度的抽離,適度的將自己交出去,適度的忘記一切,原來可以讓人抵禦泥沼的黏滯度,被劃為羽毛般輕盈的重量帶上天空。 由於電影真的太荒謬,在看電影的途中,我和派派真的止不住出言吐槽XD:「什麼鬼?」、「蛤?」、「等一下!太荒謬了吧!」。 在吐槽了一遍又一遍後,在忘卻了一切的課業、煩惱後,會發現,生活也不過是那麼回事,是可以很放鬆,很自在,很快樂的。 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段考將自己的心情、自我價值搞得一蹋糊塗。 不過,確定是這樣嗎? 昨天,小雅提到,她不知道長大後要做什麼?我跟她說,沒關係,慢慢想,還來得及。她卻回答:「真的來得及嗎?」 其實我也不知道,這也是我的第一次人生,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20歲(雖然快要21歲了),在每個當下,我怎麼會知道現在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呢?(突然想到,轟:「人生就是不停的選擇,承擔就好」) 我也許也會錯過自己的一期一會吧!在我努力把握當下的時候。 人生看似很長,卻又很短。我們到底有多少機會把握住自己喜歡的東西?我們到底有多少能耐可以接住自己,不讓自己的生命殞落?至少,我每天都花了很多力氣在接住自己,心有餘力時也希望能接住別人。在這個連維持生命對我而言都如此困難的狀態下,未來的工作重要嗎?未來哪個產業即將興起、哪個產業即將沒落,真的重要嗎? 此時此刻,我也在把握我還能寫、還能留下什麼紀錄的時間,因為我不能確定,下一秒,我是否會死去(以各種樣態,死去)。 從現在到進入職場也至少還有兩年的時間,在這兩年裡面,若匆促地訂下某個職涯決定,僅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焦慮而非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話,我覺得大可不必。 在兩年內,還有很多可以盡情探索的時間,

...到底在幹嘛?

圖片
最近似乎不是很爽快喔:) 不管是昨天晚上跟凱傑的吵架,或是剛剛在性格心理學課堂上跟琪琪的對話,似乎都只是我快要爆炸的情緒中,我不知不覺丟出來的垃圾。 其實不重要,結束後我也很後悔。 有點像黑洞的噴流,吸得越多,噴發出來的輻射能量也越高⋯⋯ 我真的很危險對嗎?一點長進都沒有,只想逃避面對問題,只會累積自己的負面能量並波及無辜。 快要段考了,但我一點想要努力準備的感覺都沒有。 為什麼我要那麼 不以為意 ,為什麼要裝做什麼事都很好呢? 明明不太好啊,明明我的世界就像快要 坍塌 了一樣。 對於底片的執著,反而有點像是 浮木 的存在一般,我只是需要一個能讓我不要沉淪的東西,什麼都好,讓我可以期盼、讓我有動力繼續活著,否則每一天都像前一天一樣無趣,我一樣不知道我在幹嘛,我的目標在哪裡。 為了目標而努力的人生,聽起來很像很有意義,但實際跑起來很累⋯⋯ 被死線追著的人生無法結束,我似乎為自己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,在遠離這些麻煩或處理這些麻煩的過程中,我掉進了重力場比我想像中還大的黑洞⋯⋯ 看來是 超大質量黑洞⋯⋯ 明明理想的狀態就是可以既開心又充滿憧憬的學習,偶爾還可以拍拍底片,偶爾還可以畫畫圖,偶爾還可以看看書,偶爾還可以去大自然走走放鬆一下⋯⋯ 但實際上是,我是每天不想去上課的人,每天只想著是否有什麼可以合理化自己翹課行為的人,上課時沒有在專心聽課,偶爾寫寫blog(對,現在我在上發展心理學),偶爾查查底片相機,偶爾看看別人在幹嘛。 下了課後,不想去圖書館,只想回家(甚至很罪惡地買了麥當勞)(沒有健康)。 回到家是個書也不讀、澡也不洗就躺在床上爽看BTOB好笑影片的 床馬鈴薯 。拿出電腦只是為了充電,沒有任何想要讀書的感覺(嘿,你知道嗎?距離心實段考只剩一個禮拜。) 請問星期五是否有口頭報告?請問期末是否還有兩項書面報告? 請問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? 但我不知道, 我覺得好累,我覺得好想放棄。 每個活在這個世上的時刻裡面,我總是做著我不那麼想做的事,以至於當一件不那麼討厭的是出現時,我就認為這是我喜歡的事。(例如塗指甲油,現在不喜歡了)(例如現在喜歡拍底片,但可以維持多久呢?) 啊我到底要怎? 我覺得我已經維持這個狀態很久了⋯⋯似乎都找不到出口,似乎沒有前面或後面的分別,我分不清楚方向,在 完全的黑暗 裡,四面八方根本是沒有用的線索。 我只能設法坐下來(如果有地板的話),我只能

這是一個正常的星期六午後(效仿論語的命名法)

圖片
這是一個正常的星期六午後,原本以為自己會不畏風雨前往在捷運中山站的底片市集,畢竟自從買了H35以來(2022/11/23),已經拍了四卷底片(第四卷底片剛剛抵達彩韻,這是第一次從外地寄底片回去花蓮)。 拍攝底片時,我一直覺得很開心、很好玩,每案下一次快門,就想要快點看到照片!但礙於底片的價錢(一捲都要200+),我只能慢慢拍⋯⋯剛剛抵達彩韻的那捲就拍了三個月。 跟著底片累積的步調生活的話,會覺得時間忽快忽慢。 有特別的活動發生時(例如外交酒舞會),底片上顯示剩餘張數小洞內的數字飛快地增加,我的時間好像也被加速一樣,推著我到下一個快門。 在平淡的日子裡,底片相機就這樣被我擺在抽屜內,電池也被拔出來的那種(就是真的很認真地沒有要用,哈哈),一張底片也沒拍,就覺得日子過得好慢好慢,底片好省好省(?)。 把自己生活的速度交給底片也太隨便了吧!(抱歉我就是很不負責任) 是不是長大之後大家都會買相機啊?我以前從來沒有覺得拍照好玩,只喜歡看好看的照片(我就在懶)。長大之後好像都會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回憶,在這個記憶體的量大幅增加的時代,留下影片跟相片真的都是留下回憶很棒的選擇欸! 一直以來都想整理一下前三卷裡面喜歡的照片(趁第四卷還沒洗出來哈) 開始 第一卷(2022/11/25 ~ 2022/12/09 ) 第一卷到底怎麼兩個禮拜就拍完???? 1.教會外一景(欸名字超爛欸) 底片:Kodak 5219 500T 敘述:想拍就拍了(你等等會發現所有拍攝原因都是這個)而且窗外天氣好像不錯。 2.資訊201內被陽光寵幸的那張桌子 底片:Kodak 5219 500T 敘述:想拍就拍了(你等等會發現所有拍攝原因都是這個)而且窗外天氣好像不錯。而且剛好有一張桌子被灑上金黃色的陽光。 3.信義行政中心(往復興堂的等車時光) 底片:Kodak 5219 500T 敘述:想拍就拍了(你等等會發現所有拍攝原因都是這個)而且天氣不錯,其實是有點太好哈哈,左上角過曝。特別喜歡有把「信義幹線」拍進去的部分! 其實第一卷還有許多漂亮照片,但太多人物照了,不方便流傳。 第二卷(2022/12/20 ~ 2023/01/19 ) 拍了黑白之後:乾黑白好讚 1.羅馬廣場被陽光寵幸的石頭 (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用寵幸這個字眼) 底片:Kodak 5222 敘述:想拍就拍了(你等等會發現所有拍攝原因都是這個)而且天

沒在耍廢,是在充電

最近真的偏廢(據統計,已經廢了兩個禮拜),在耍廢的期間,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麼使我一直以來有規律、有計畫的生活被打亂。原本走在正軌上的生活,漸漸失去秩序。原本可以好好面對的課業、作業,突然變得俗不可耐。 我開始想,我真的喜歡自己每天在做的事嗎?寫作業、寫報告、寫作文?每天拖著疲累的身軀去上課,帶著毫無收穫的腦袋回家。 上次跟 沂 討論,比起 樂 的認真、有規劃,我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像是在浪費時間。 但我真的覺得,比起記得那些知識,發掘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說不定還比較重要。 在課堂中我認為感興趣的時間,絕大多數都不是因為接收了某些已經奠定的知識,而是經由這些知識,改變了我某些價值觀,或是那些聽了知識之後冒出更多問號、想要深入探索的時刻。然而這些感想、疑問,最後都只是我留在小廢本本上的一句話,因為一切的功課、報告都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。 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或精力去探索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。關於永恆、關於時間、關於性格、關於自己、關於我的未來。 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在這學期幫自己排太多課了(26學分)。 一開始,我為生活的充實感到快樂,我為所有事情都按部就班地被完成而感到滿足。但漸漸地,我失去了力氣,我甚至要花好多的時間說服自己去上課、去寫作業。別提讀書了,我根本沒有時間讀書,我完全不知道接下來的段考該怎麼辦。 生活似乎不應該是這樣子的。 生活應該充滿樂趣,對嗎?我應該要覺得自己正走在自己明白的道路上。 然而,我覺得很徬徨。面對未知的未來,面對自己的無法面對,面對我無法看見自己在人生地圖上的哪個位置,我感到徬徨失措。 我好想逃跑。 今天經過新光路口時,有一瞬間,我差點以為自己會舉手攔下進站的那班棕6,然後為自己找個舒適的位置,讓它把我帶走,遠遠地離開政大。 但我沒有,我只是在心裡自嘲著:「果然是適合逃跑的台北市巡禮公車呢!」 該說我是理性還是膽小,是知道自己逃不了,還是沒有勇氣拋開一切。 好懷念什麼包袱都沒有的時候,在那個自在微笑和哭泣的年代裡,我選擇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。 社會的枷鎖、自己的期待,把我壓得好扁好扁,我已經到了承擔選擇、承擔自己一切責任的年紀了。 沒有人告訴過我長大是一件這麼窒息的事,有好多身不由己,有好多無法決定,有好多時候似乎走投無路,卻還是得走下去。 沒有人告訴過我長大是撐起自己的重量、撐起自己的夢想、撐起整個社會。在時代的洪流中,我究竟是被吞噬的,還是能夠

她看著我長大,她看著我

圖片
剛剛連續做完fMRI的實驗(累死)和何老師那組的心實實自訂實驗(再度累死,什麼再認??) 走在四維道上,正要從行政大樓前匆匆掠過,四維道上的兩旁擺了友會週的攤子,我正在心裡籌算著何時要來逛逛。 突然,我聽到一個清亮的聲音呼喊我的姓名:「雙雙~」 時間是早上10點25分,連政大校園都還沒隨著學生的湧入而徹底甦醒的時刻,會有誰認識我,並且叫我「雙雙」呢? 我轉過頭去,看見一個女人穿著綠色上衣、白色長褲,頭上戴了一頂漂亮的草帽,正朝著我揮手。 我疑惑地朝四周看一看,難道這裡還有另一個叫做「雙雙」的人?但都沒有其他人回頭。 於是我朝著原本要去的那個方向又向前走了幾步,身後又傳來和剛剛相同的聲音:「雙雙~」,我回頭看,一樣是那位女子用力地朝著我揮手。 有種異樣念頭出現在我腦海中,通常這種念頭一閃即過,這次我卻緊緊抓住了它。 「不會吧⋯⋯」我心想,一邊邁開腳步,朝她走去。 隨著她的身影在我視網膜上的投影越來越大(要不要這麼生理),我逐漸確定了那個模糊的猜想:她是秀鳳阿姨! 於是就在我伸手即可觸摸到她的距離,我選擇抱住了她。或是我根本沒有選擇,我知道我衝向她時,一定無法按捺心中的激動和興奮,我一定會抱住她。 而她,好像過去十年從未被歲月遺忘似的,她的笑聲還是那麼清亮,令人如沐春風。我不敢相信地看著她,雖然我知道她就住在新店,但是這樣的偶遇是我怎樣也想像不到的。 感謝主,在我拖著疲累的腳步朝圖書館走去的時刻,上帝派天使降落在四維道上。一旁的攤子、操場上的人、原本一再提醒我冗長待辦事項的我沉重的書包,此刻都不再重要。 她笑著把我從身上拉開,解釋著自己身上的汗臭味是來自方才的運動。我卻沒有聞到什麼汗臭味,我只知道,我無法將自己從她身上移開。 從我還沒上幼稚園以前,她就如此疼愛我。甚至到我上了幼稚園,第一次在別人家過夜,都是在她家裡過夜的。 原來,被看著自己長大的人用盛滿喜悅的眼神注視,可以充電,可以讓人神清氣爽,好像一切將要面對的事物都不足畏懼了。 我們在四維道上,一路從資訊大樓走到圖書館前,我聽著她的聲音,我看著她熟悉的臉龐,我知道我不想進去讀書了,我想要將自己一直以來煩惱的一切都告訴她,我想要她更多認識現在的我。 聊著聊著,我卻發現,她好像沒有覺得我和小的時候比起來改變了許多,好像在她心中,我都是那個和艾薇在家裡跑上跑下,逗「噗瑪」(她家的狗)玩的小女孩,夏天時還會拿著水槍在庭院中

為什麼寫到後面要去圖書館廁所哭?

剛剛跟派派在吃 Arty Burger 時,一路從電子書閱讀器聊到了《後宮.甄嬛傳》聊到了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後宮.如懿傳》。 我提到,很多人把《延禧攻略》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拿來做比較,因為兩個故事都圍繞著乾隆皇帝和他的嬪妃們,而結果是《延禧攻略》。 但在我看來,《延禧攻略》就是個爽劇,因為結局相較於《後宮.甄嬛傳》的親手弒君、獨自榮華富貴,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的斷髮與君絕,《延禧攻略》中,魏纓絡與乾隆相守終身的結局實在太過皆大歡喜、不切實際。 在後宮中,哪裡有兩情相悅?皇帝的愛與不愛終究只是一線之隔。 這一切只在一念之間。 我卻驚訝於這瞬間而逝的念頭。20歲的我,已經開始屈從於現實的殘酷、卑微、絕望。 還記得當時看完〈樂來樂愛你〉時對結局的不捨,那種酸酸澀澀的感覺,至今仍是我喜歡那部電影的原因。 我記得最後他們在酒吧中重逢時所交換的眼神,高二的我,似乎能夠明白那個眼神中蘊含的一點意思。 At the very moment of realizing the meaning behind that eye contact, there was something in my heart that gradually dissolved the childlike part in me. I opened my eye and finally saw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of Disney stories. 似懂非懂地說出些關於人生和選擇的大道理,我以為我已經長大,能夠去承受一切不完美結局的悲傷。但事實是,我仍像個孩子一樣,在每件事上都追求最佳解,好像兩條直線之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存在平行的情況。 太過理想,太過天馬行空。 此刻我卻可恥地貪戀著還能被關在溫室中的時刻,不用自己去面對風雨,不用卑微地、小心翼翼地珍惜晴天。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階段,每一個選擇都使現在的我們與過去可能存在的那千百種的「我的結局」越來越遠。 在做出選擇之前,薛丁格的箱子裡存在各式各樣的我,然而在我說出那句話的那一刻,她們都消散了,只留下一些風影存在我的腦海,作為我未來編織「遺憾」時,可能用到的絲線。 看完〈媽的多重宇宙〉,某種程度上,填滿了我心裡被現實腐蝕的部分。就算多重的結果隨著一個個選擇被分裂出來,就算我可能成為更好的我、更美的我,我最終還是只能走在一條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