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跟派派在吃 Arty Burger 時,一路從電子書閱讀器聊到了《後宮.甄嬛傳》聊到了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後宮.如懿傳》。 我提到,很多人把《延禧攻略》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拿來做比較,因為兩個故事都圍繞著乾隆皇帝和他的嬪妃們,而結果是《延禧攻略》。 但在我看來,《延禧攻略》就是個爽劇,因為結局相較於《後宮.甄嬛傳》的親手弒君、獨自榮華富貴,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的斷髮與君絕,《延禧攻略》中,魏纓絡與乾隆相守終身的結局實在太過皆大歡喜、不切實際。 在後宮中,哪裡有兩情相悅?皇帝的愛與不愛終究只是一線之隔。 這一切只在一念之間。 我卻驚訝於這瞬間而逝的念頭。20歲的我,已經開始屈從於現實的殘酷、卑微、絕望。 還記得當時看完〈樂來樂愛你〉時對結局的不捨,那種酸酸澀澀的感覺,至今仍是我喜歡那部電影的原因。 我記得最後他們在酒吧中重逢時所交換的眼神,高二的我,似乎能夠明白那個眼神中蘊含的一點意思。 At the very moment of realizing the meaning behind that eye contact, there was something in my heart that gradually dissolved the childlike part in me. I opened my eye and finally saw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of Disney stories. 似懂非懂地說出些關於人生和選擇的大道理,我以為我已經長大,能夠去承受一切不完美結局的悲傷。但事實是,我仍像個孩子一樣,在每件事上都追求最佳解,好像兩條直線之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存在平行的情況。 太過理想,太過天馬行空。 此刻我卻可恥地貪戀著還能被關在溫室中的時刻,不用自己去面對風雨,不用卑微地、小心翼翼地珍惜晴天。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階段,每一個選擇都使現在的我們與過去可能存在的那千百種的「我的結局」越來越遠。 在做出選擇之前,薛丁格的箱子裡存在各式各樣的我,然而在我說出那句話的那一刻,她們都消散了,只留下一些風影存在我的腦海,作為我未來編織「遺憾」時,可能用到的絲線。 看完〈媽的多重宇宙〉,某種程度上,填滿了我心裡被現實腐蝕的部分。就算多重的結果隨著一個個選擇被分裂出來,就算我可能成為更好的我、更美的我,我最終還是只能走在一條路上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