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寫到後面要去圖書館廁所哭?

剛剛跟派派在吃 Arty Burger 時,一路從電子書閱讀器聊到了《後宮.甄嬛傳》聊到了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後宮.如懿傳》。

我提到,很多人把《延禧攻略》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拿來做比較,因為兩個故事都圍繞著乾隆皇帝和他的嬪妃們,而結果是《延禧攻略》。
但在我看來,《延禧攻略》就是個爽劇,因為結局相較於《後宮.甄嬛傳》的親手弒君、獨自榮華富貴,與《後宮.如懿傳》的斷髮與君絕,《延禧攻略》中,魏纓絡與乾隆相守終身的結局實在太過皆大歡喜、不切實際。
在後宮中,哪裡有兩情相悅?皇帝的愛與不愛終究只是一線之隔。

這一切只在一念之間。

我卻驚訝於這瞬間而逝的念頭。20歲的我,已經開始屈從於現實的殘酷、卑微、絕望。


還記得當時看完〈樂來樂愛你〉時對結局的不捨,那種酸酸澀澀的感覺,至今仍是我喜歡那部電影的原因。

我記得最後他們在酒吧中重逢時所交換的眼神,高二的我,似乎能夠明白那個眼神中蘊含的一點意思。

At the very moment of realizing the meaning behind that eye contact, there was something in my heart that gradually dissolved the childlike part in me. I opened my eye and finally saw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of Disney stories.

似懂非懂地說出些關於人生和選擇的大道理,我以為我已經長大,能夠去承受一切不完美結局的悲傷。但事實是,我仍像個孩子一樣,在每件事上都追求最佳解,好像兩條直線之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存在平行的情況。

太過理想,太過天馬行空。

此刻我卻可恥地貪戀著還能被關在溫室中的時刻,不用自己去面對風雨,不用卑微地、小心翼翼地珍惜晴天。


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階段,每一個選擇都使現在的我們與過去可能存在的那千百種的「我的結局」越來越遠。

在做出選擇之前,薛丁格的箱子裡存在各式各樣的我,然而在我說出那句話的那一刻,她們都消散了,只留下一些風影存在我的腦海,作為我未來編織「遺憾」時,可能用到的絲線。

看完〈媽的多重宇宙〉,某種程度上,填滿了我心裡被現實腐蝕的部分。就算多重的結果隨著一個個選擇被分裂出來,就算我可能成為更好的我、更美的我,我最終還是只能走在一條路上。一條我現在正在走的道路。

我可以選擇一直保有遺憾,可以一直在悔恨中,可以一直看像另一個宇宙的我(而那個我究竟存在,或那是被我自己當成能夠繼續悔恨的藉口而過於完美地虛構出來的)。但這樣並不能使時間停止或倒轉。


"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, and sorry I couldn't travel both."

國二的我不甚理解的詩句、高二的我自以為能夠理解的電影,現在大二的我漸漸明白了。

在嘗到現實的苦澀,在窺探了大人的世界後,仍退縮在父母羽翼之下的我,漸漸明白了那些事。關於grown-ups,關於自己即將面對的世界。

曾經我很害怕自己距離孩子越來越遠,我想那樣的恐懼來自於我其實知道世界的殘酷。而我選擇性地去注意美好、色彩的那面,因為活在幻想中、逃避現實總是愉快過鼓起勇氣去面對一切的不完美、失落、絕望、沮喪。

現在,我還是不想長大,但隨著那樣的日子越來越近,我知道我逃不了。我知道我必須面對,我很遺憾,可能得跟童年時期的我道別。

但她一直會在我的心裡,成為我雨天坐在咖啡廳,看著窗外雨滴滑落時,恍惚中可能想起的人。

她會綻放溫暖的笑容,她會不顧形象地在草地上奔跑。

她會大笑,她會放聲大哭,她會坐在地上耍賴。

她會相信世界是明亮而溫柔的,因為她是被溫暖的羽毛包覆著長大的。她會優柔寡斷地決定午餐要吃什麼,她會滿心歡喜地到商店挑選校外教學要帶的零食。

她會喜歡她自己,她會認為自己足夠漂亮、足夠美好。

她是曾經的我,她是我最最嚮往的樣子,她存在在我的夢中、我的文字中、我的回憶中。

"All grown-ups were once children… but only few of them remember it."

I wish I could remember you, remember the time being as you, and the time I really love myself.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們的愛情需要上帝

Louder and louder

我想念你,最最熱情的導遊-茂昌姑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