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第一次的罷免案
過去我記憶中的罷免案只有韓國瑜的罷免,高雄人做出了很好的示範,撤除不適任的執政者。這次我迎來今年的大罷免,在花蓮區可以罷免傅崐萁。身旁的家人都支持大罷免,包含花蓮的家人、高雄的家人,還有凱傑家。
打開脆,已經被我洗成一片大罷免大成功,幾乎看不太到大罷免失敗的聲浪。昨晚滑著滑著就睡不著覺,索性便在限時動態上面表態了。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政治立場不可對人言,政治是我們每天的生活,我們活在政治框架下,政治定義了我們的每一天。生活的大小事有什麼不能討論的呢?誰說朋友間討論政治會汙染友誼?台灣如果想脫離非藍即綠的現狀,藍綠的支持者們就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,看看藍綠是如何兩極化台灣,為什麼中間的灰色地帶都消失了?在藍綠議題以外、那些更需要被聽見的聲音有哪些?去年的選舉讓我知道關注政治的重要性,幫助自己在面對選舉做出能說服自己的決定;今年的大罷免讓我知道全民監督國會的重要性,國會為立法之處,每條法律都跟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,若沒有人監督國會,我們可能在沉睡、政治冷漠之中,就被新的、不合理的法律給挾制住。
此外,很多人想要反罷免,是因為害怕藍營立委被罷免後綠營一黨獨大,這也回歸了台灣長期以來兩黨制的政黨制度。藍綠兩黨透過各自對中共的態度牽制著台灣人民,使我們除了親共、反共兩立場以外,沒有其他選項可以選擇,也因為這樣,許多知名社會事件僅僅在新聞、媒體間引起軒然大波,卻沒有實質的政策改革來保障特定群體的權益。台灣人必須更多往政治光譜不同向度的位置上站,不要讓親共、反共成為我們唯一、兩極化的軸線。政治立場不應該只有一個軸線,台灣也不應該長期都只被兩個政黨輪流統治,摒棄其餘所有微小的聲音,像是兒童福利、原住民、移民議題、氣候正義等等。
不過支持或不支持政治議題是非常神奇的事,大家會用各種方法打壓和自己不同的聲音,人身攻擊、言語攻擊、網路霸凌、肉搜等等,我想這是為什麼台灣人普遍拒絕談論政治的原因,因為大家也還沒學會坐下來好好聽聽彼此的聲音,而立法院中眾立委可能正好是我們當中最會打鬧的一群人(或吹直笛?)。不同政治立場的討論為什麼非得牽扯智商、牽扯學歷、牽扯各種無關乎議題的攻擊,就事論事是非常需要練習的,練習將焦點放在事情上面,並且相信對方和自己有著一樣善良的心,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、關注的議題不同。我想我們不該再避諱談論政治,相反地,應該更加猖狂地談論它,談論我們所愛的土地,試圖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練習聽見不同的聲音、不同的立場,多元共榮的台灣才是我們所想要擁抱的未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