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要解決人的問題,就要想辦法讓對方感到舒服、愉快

今天小阿姨打來告訴媽媽,外婆想去住護理之家的消息時,我和媽媽正坐在新城滷大夫爌肉飯的店內,吃著午餐。聽媽媽接起電話時喊了一聲:「暐暐~」,我以為這也是一通再尋常不過的電話,一如嘴裡正咀嚼著的午餐。

聊著聊著,媽媽竟面色不虞地走向店外,從玻璃窗看出去,媽媽拿著手機不停踱步,頻頻扶額,表情焦急。

講完電話,繼續用午餐時,媽媽方提了一句:「外婆想去住護理之家。」

我聽了很難過,高齡 76 歲的外婆獨居在高雄已久,四個小孩都不在身邊。早年倒還好,她也樂得自己每天看電視、煮飯、睡覺,偶而還輪番打電話給她的外孫們。近幾年卻意外頻傳,摔了幾次,也開了幾次刀。這讓我內心焦急,外婆原本心理狀態就時好時壞(年輕時得過很嚴重的憂鬱症,乃性格使然),加上現在身體狀況也退化,我很擔心她的憂鬱症復發。

縱然很希望媽媽及阿姨們輪流去照顧她,但大家手上都有工作,一時可能也放不下。轉念一想,不如我自己搭車去高雄外婆家住個一個禮拜,好好照顧外婆,畢竟我手上的家教應該比起她們的工作好排開,可是媽媽一定不肯。之前爸爸問我和弟弟願不願意帶爺爺、奶奶去芬蘭探望姑姑,此舉就被媽媽斥責了一頓,認為爸爸在推卸奉養自己父母的責任到我們身上。雖然我知道媽媽說得有道理,但做子女的,何嘗不覺得這也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的一種方法。

到家後,媽媽和外婆短暫地通話,我從外婆的語氣就聽得出來,她的心理狀況不太好,想必是為了自己不能自理生活、手上又沒錢而心煩。外婆自上次摔倒後,雙腳一直不見好,無法站著煮飯,更別提是下樓買食物或領錢了。雖然她和姨婆住在一起,但姨婆早出晚歸,實際上卻似不存在。

和外婆通完電話後,媽媽緊接著撥打電話給一開始通知她這個消息的小阿姨,與她討論解決辦法。通完電話後,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:「既然要解決人的問題,就要想辦法讓對方感到舒服、愉快。」原來,小阿姨覺得要四處去蒐集菜單並送去給外婆很麻煩、很耗費時間,她覺得,外婆家樓下明明就有便當店,為何不能一次訂一整個月份的便當,並囑咐便當店每天更換菜色,這樣便可以了事。媽媽的想法卻不同,既然是外婆要吃的,我們必定要想得周到一些,否則外婆的除了身上不爽快外,心裡也會感到不愉快。

幸好,小阿姨也並非不明事理或不能聽勸的人,聽了媽媽的一番言論後,也同意媽媽的想法,願意協助蒐集各處的美食,讓外婆天天可以盡情挑選想吃的食物。

聽了媽媽的一席話,我覺得很重要。在未來,不管是課堂、社團中,或是在教會,甚至出了社會之後,我都還會繼續與人碰面、合作,因此,學會讓合作對象感到愉快、舒服是我需要學習的。如何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著想,盡量做到周全、面面俱到,如此才能令人快樂、幸福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們的愛情需要上帝

Louder and louder

我想念你,最最熱情的導遊-茂昌姑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