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!
經過去年 0403 的地震之後,我以為我會更不怕地震(畢竟都挺過來了),實際上,在每次地震的時候我卻感覺自己雙腿緊繃,腦子不停打轉:「這次感覺真的會死」、「完了,要怎麼辦」、「我是不是要死了」之類的想法。親眼見過滿目瘡痍的花蓮和倒塌的大樓,雖然近幾年因為地震傷亡的人數不多,我卻越來越害怕這個我應該要感到習慣、能夠與之共存的,來自地底深處的能量。 剛剛想起「地震傷亡人數不多」時,我想起三件事。 首先,我怎麼可以那麼自然說出「人數不多」這種話?人數不多是不多,但人命豈是區區數字大小就可以代表的。一個人命背後就是一個家庭,一張社交網絡。世界失去一個人,即是一個家庭的破碎,一個社交網絡出現缺口,這是世上一切財寶也無法彌補的。當我把人命用數字衡量,用悠悠語氣說出「傷亡人數不多」時,我聽起來就像是個嗜錢如命卻草菅人命的政客。 第二,我剛剛想到「傷亡人數不多」時其實是想藉此安慰自己:「我不一定會死在這場地震,畢竟傷亡人數很少」。然而,僅僅在下一秒,我就又用另一個想法反駁自己:「你又怎麼知道不是你?」我們在地震中死亡的機率並不是看多少人會死。其實我覺得地震的死亡率和疾病死亡率是一樣的。有些人就是百分之百會死,有些人死亡的機率就是 0,而大家綜合起來後我們才正式得到死亡率。殊不知,我們永遠無法清楚我們是那死亡率 100% 的人或是 0% 的人,畢竟從來沒有一個人處在死一半的狀態,要麼死全,要麼活全。 第三件事,我認為,實際上 0403 地震的傷亡人數遠遠數字所能統計的。沒有人去統計過這幾個月以來花蓮陸陸續續關了幾間店;沒有人去統計這幾個月以來花蓮人走在荒涼街頭上時內心的感慨;沒有人去統計這幾個月以來有多少人在絕望中等待各種希望,卻因外界一句「花蓮王的產地」而在網路上被厭惡、譴責、譏諷。0403 大地震的亡者固然讓花蓮悲傷,但更令人害怕的是,傷者還在延燒,除了失去至親的傷害,更多的人正在暗處(新聞看不到的地方)、在經濟困難中掙扎,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從此(和我一樣)永遠在地震中恐懼,逃不出那天留下的陰影。 這個地震徹底使我的生活改變。經過地震之後,我更愛花蓮。我不只在他美好、燦爛的時候愛他,當他滿目瘡痍、被人厭棄,我更要孤芳自賞般地守護這塊土地。 這是我的家,花蓮永遠是我的家。